泉州陶瓷生产历史悠久,至今已发现历代古陶瓷生产遗址470多处,泉州窑青瓷烧制始于商周时期,经过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唐宋时期泉州窑青瓷已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商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工艺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泉州窑青瓷与龙泉窑青瓷各具特色,保留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
在烧瓷窑炉方面,两地的地理环境都有充足的水、燃料和瓷土矿资源,具备古代陶瓷烧制条件,加上两地人员在迁徙过程中的交流,使得古代两地的陶瓷烧制窑业技术有许多相同和相近之处,在陶瓷窑业考古资料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就已有的考古资料显示,两地均有商代瓷窑烧制遗址。龙泉及周边地区,自商周至明清都一直沿用龙窑烧制瓷器;泉州除因商周窑址未进行考古发掘无法确定外,南朝至明清也一直沿用龙窑烧制瓷器。
在装烧技艺上,宋元时期,泉州窑青瓷的烧制技艺仍停留在支钉、支圈、垫柱、垫圈等初始阶段的窑具使用水平上,而龙泉窑已大量使用匣钵装烧。匣钵装烧技艺的大量运用,使龙泉窑青瓷的品质、产量和成品率等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南宋时期,龙泉窑在装烧工艺上提升更快,喇叭形垫座消失,器物全都采用匣钵装烧,这不仅使青瓷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充分地利用了窑内的空间。在造型艺术上,泉州窑青瓷的器物造型比较单调,以日用器型为主。龙泉窑青瓷的器物造型则比较丰富,除了日用器型外,还有造型各异的艺术陈设瓷。宋元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出现了不少仿青铜器造型的艺术陈设瓷,许多产品器型变化较多。龙泉窑青瓷艺术陈设瓷的出现,反映了这一区域文学艺术欣赏水平的一次新的飞跃。
在装饰技法上,两地在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上已出现有装饰的符号,也就是有了装饰艺术的产生。泉州窑青瓷到了宋元时期,各种装饰手法才大量出现,这些装饰技法在器物上有时单独运用,有时交叉使用。而龙泉窑青瓷的装饰技法则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北宋时期比较注重花纹装饰,主要以刻划花手法为主。纹饰丰富,纹饰的刀工灵巧娴熟、构图讲究、图案精细。南宋是龙泉窑青瓷装饰技法高度发达的时期,在继承北宋装饰技法的同时,还在釉色、刮釉、素胎等创新技法上下功夫,增强了雕塑类作品的艺术感。
总之,泉州窑和龙泉窑青瓷都有悠久的烧制历史,也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习俗的不同和烧制技艺传承的差异,给两地的青瓷留下了各自的个性化特征。从两地的考古资料分析发现,两地青瓷的烧制技艺没有必然的传承关系,两地青瓷都曾经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大量的商品,两地的工匠们在烧制技艺方面相互交流学习、相互促进,所以在器物烧制的窑具、装饰技艺、器物造型、装饰图案等方面存在有相同或相近的做法。(来源《剑瓷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