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古瓷大家谈
说说元青花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28

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元青花,一度曾在中国绝迹!不仅仅明清两代近30个皇朝的臣民不知世上有元青花,就连保存历代传世品最多最全的紫禁城,在传承有序的旧藏中,也不见有元青花。明清时期缘何国内不见元青花?它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一段历史?

明清为何不见元青花

笔者以为,是文化清洗才导致元青花从中华大地上销声匿迹。理由有七点:一、自明朝建立以后,元青花只存在于地下〔图1〕、要么存在于天高皇帝远的国外〔图2〕,而中华大地〔地面〕上则无影无踪、几乎不见传世品。二、皇宫内承传有续的汉唐至宋元的各式名瓷中,唯独没了元代青花,若不是明太祖下令清剿,谁敢如此造次;若不是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全国性“围剿”,又怎会波及到内宫。三、知识分子为何要违心、连成书于洪武二十一年的我国第一部综述全国名窑的瓷器史专论《格古要论》也不敢讲实话,面对色泽靛蓝艳丽的元青花,作者竟不以为然地概述为七个字:“白底蓝花者甚俗”。四、纹饰是瓷器上的语言,洪武朝官窑器为何置传统纹饰固有的“共性”于不顾,执意要同前朝花纹〔元代〕较劲:你实我虚;你上我则下〔参见拙文《元青花的成熟及一度失踪探究》、2005年第一期《收藏家》〕。这番意识形态上的针尖对麦芒〔图3、图4〕,意味着什么?而这一同清王朝在纹饰上跟前朝情意绵绵〔明末与清初的许多青花瓷,由于纹饰过分相近,其年代常常让人难分难解〕和在款识上跟前朝卿卿我我〔清三代不少瓷器、包括一些官窑,常常无所顾忌地署以各式“大明”年号款〕大相径庭的情景,又说明了什么?上述现象,只存在一种解释,那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于政治动机,把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元青花,尤其是气概非凡而又精美绝伦的至正型器,斥之为“异端”,并施行了一项不见史载的野蛮摧残,才导致元青花从中华大地上突然蒸发,才让代代相传相袭的纹饰语言〔亦即传统花纹〕,在元明时分,出现了骤变。五、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曾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誓言蛊惑人心。立国之初,利用百姓对前朝种族歧视之不滿,掀起一场由其操纵、以肃清蒙元文化为名,包括蒙元文化载体元青花在内的大围剿,也就在所难免。六、明朝之所以要在洪武二年就急忙设立御窑厂,除宫廷日需外,主要目的就为封杀元青花。“不破不立”,这是明太祖立御窑厂的政治动机。七、朱元璋本人对蒙古旧统治者怀有非常深刻的偏见: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定罪的就有‘通蒙古’、‘通倭寇’这两条‘反迹’,致15000人做了朱元璋皇权扩张的冤魂”〔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朱元璋之胡蓝冤狱》〕。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十四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元代青花瓷,由于被明统治阶级视作蒙元文化,遭遇到一场不见史载的“毁瓷抗元”劫难,一如秦朝时出现过的“焚书坑儒”闹剧和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所经历过的“破四旧”悲剧。而据史料分析,元青花惨遭厄运的起始年代,当在洪武二年明朝于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之前的时段里,确切讲,从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下令宋濂等人修《元史》那一刻起。元青花此后便从地面上失踪,足见当时疯狂之程度。

因此从明清两代只知明青花而不知有元青花这一既成事实来看,朱元璋确实难辞其咎。在他的肆虐下,元青花从中国大地上整整消失了570年。

元青花之面世量

中国古代陶瓷,涵盖了从早期人类活动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这样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几乎所有的重要阶段都有珍贵文物的遗存,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历史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元青花瓷的突然消失,事关重大。为此,炎黄子孙有必要刨根究底,不只为中国历史之完整,亦为正本清源。

关于元青花的面世数量,学术界有较一致看法:“目前全世界收藏的基本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大致为300多件,其中大部分流失在海外,英国、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阿曼、日本、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尤以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图6〕和伊朗阿德比尔寺院收藏最多,“前者收藏70多件,后者收藏30多件。国内收藏有120件左右,且大部分是1969年以后陆续出土的…其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有:元大都遗址、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等。”〔吕成龙《元代青花瓷器识鉴》、2004年第2期《故宫博物院院刊》〕上述统计数,与冯先铭先生十年前所作“就目前的收藏来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国内的收藏逊于国外。总计国内、国外的全部藏品在内,元青花瓷的总数大致在300件以上〔《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的估算,基本一致。稍有差异是“国内收藏”这部分,十年前估算“有100多件”,此次为“120件左右”,亦就是说,十年间增长一成。

然而近些年来,国内收藏圈子里不时冒出“民间藏有大量元青花”的惊人消息。有学者推断“全国民间收藏元青花约有3000件”,还有人估算出民藏元青花达5000件之多。但这些说法依据还不足。

来源于窖藏与遗址:建国以来,重要的元代窖藏、遗址以及墓葬已发现二十来处,出土物中的元青花,成了填补国内博物馆元青花空白的重要来源,亦是学术界统计出“国内收藏有120件左右”元青花的主要依据。

遗址中,元大都功不可没。马希桂在《简论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瓷器》〔2005年第7期《收藏家》〕〕一文中说:“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博物馆中收藏元青花瓷最多的单位。现有出土和传世元青花瓷16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1970年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掘的元代窖藏。窖距地表深不到半米,上面覆盖着一个瓦盆,内藏青花瓷10件,青白瓷6件。…从元大都出土的青花瓷可以看出,有些器型独特新颖,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为国内其它地方所不见。如旧鼓楼大街豁口东窖藏出土的青花凤首扁壶,全国仅此一件〔图7〕,弥足珍贵。”

河北保定窖藏的规模不大,秘藏元瓷总共11件。除2件白釉器和3件蓝釉绘金彩器外,有元青花梅瓶和玉壶春瓶计4件,还有元青花釉里红镂雕花卉纹盖罐一对。这6件,件件堪称国宝,由此让保定名震天下。窖藏规模最大的数江西高安,出土元龙泉窑青瓷168件,元钧窑瓷3件,元景德镇窑的青花、釉里红、青白釉、卵白釉瓷68件〔参见1999年第4期《收藏家》〕。在这批239件出土元瓷中,尤以18件元青花瓷〔觚1、罐2、梅瓶6、高足杯9〕和4件元釉里红瓷〔罐、瓶、匜、高足杯各1〕最为稀世名贵,精良的瓷质、别致的造型〔图8〕、细腻的纹饰,令中外陶瓷专家为之倾倒。

内蒙古的出土:内蒙古地区亦属元青花“高产地”。为此,呼和浩特市赵爱军先生很自豪地在《内蒙古出土之元代青花瓷》一文里讲道:“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内蒙古地区发现了十几件元代青花瓷器,主要有:内蒙古博物馆藏瓷罐和大盘各l件,呼和浩特市博物馆藏高足杯l件,锡盟多伦县文化馆藏盅2件,赤峰市翁牛特旗文管所藏高足杯2件、龙纹玉壶春瓶l件,赤峰市林西县博物馆藏高足杯2件、碗和盘〔图9〕各l件,赤峰市松山区元代窖藏出土龙纹高足杯6件,通辽市博物馆和文物商店各藏玉壶春瓶l件,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文物站藏碗l件。此外在阿盟额济纳旗绿城子遗址和伊盟乌审旗三岔沟古城内还发现了许多元代青花瓷片。”赵爱军说“从以上资料看,内蒙古元青花发现数量名列全国前列,均为餐饮用具”〔2004年第5期《收藏》〕。

笔者之所以把内蒙古发现元青花的相关报道较详细地记录在案,是因为眼下涉及内蒙古发现元青花的故事特别多。一些持“宝”人经常铮铮有声道,“此件扁壶出土于内蒙古”,“那一件大罐也出土于内蒙古”,好像内蒙古遍地是元青花,元青花多得不得了,而且,精到得件件堪称顶级文物。实际上呢?偌大内蒙古大草原,元青花平均每三年才发现一件,而且几乎都属“餐饮用具”,少见美轮美奂之摆设件,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由上可知,除遗址及一些窖藏外,国内从其它方面获得元青花皆十分零星。所以,元青花的面世量,其增长速度只能是缓慢与平稳的,不可能在十年内翻几番。至于传世件,历来就少,就连保存传世器物最多最全著称的北京故宫,其旧藏中“既有宋代五大名窑的贡品,也有明、清两代各类御用器,唯独没有元代的青花瓷器。既使是现存的元代其它品种旧藏瓷中,也只有少量的祭祀用品,如元龙泉窑藏草瓶,元龙泉窑大尊,元钧窑天蓝釉大罐,元景德镇蓝釉白龙盘,元卵白釉盘等。”〔叶佩兰《元代瓷器》〕。现在北京故宫珍藏的几件元青花,“都是在公元1949年后新收购或外地博物馆拨交的墓葬出土物。”如此,才弥补了元青花的历史空白。

仿品如潮:元青花的仿制历史并不长,总共只有30年。可市面上涌现出的元青花则铺天盖地〔图10〕,这是为什么?简言之,供销两旺:就仿制者与卖方而言,乃利润或暴利的诱惑在使然;于藏家和爱好者来说,维系着对文化与财富的憧憬。元青花,系中国古陶瓷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瑰宝。加上其青翠又凝重的图案装饰,气势恢弘而优美的外观造型,以及较少存世量,因而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大受青睐,一件元青花瓷,动辄以数百万或上千万港元成交。2003年秋在北京华辰拍卖的一件元青花行龙牡丹纹兽耳大罐,罐的口与颈虽有残、用金属物镶配,但经过多轮角逐,仍以高出估价四倍多的209万人民帀成交。而一件27.5厘米高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005年7月于伦敦佳士得拍得2.3亿人民帀,不只创下中国古瓷成交价之最,还使中国古代艺术品一跃登上世界艺术品十大天价的排行榜。在价格与利润的驱动下,大量元青花赝品源源不断从景德镇流向全国。这些赝品,有些作为仿古工艺品,有的则以假乱真。与此同时,各地新生出一大批元青花爱好者。笔者未曾见到完整的青花凤首扁壶,起码有十件。有一爱好者一人庋藏了两件,他说,旧鼓楼那件是破的,是几个士兵喝完酒后随手扔掉的,而他的,系来自元代统治者的老家内蒙古大草原。

其实,人的很多失败,并不是都发生在未知世界里,而是跌倒在常识里。因此,当“元青花”突然出现在面前时,一些浅显的道理无论如何是不可被忽视或忘记的。

编号 名称 出处/备注
图1 元 青花莲纹梨式壶 首都博物馆藏
图2 元 青花缠枝花卉海水纹菱口大碗 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实地拍摄
图3 元 青花四季花卉纹玉壶春瓶 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藏
图4 明 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5 清 康熙青花花果葵口碗 笔者藏

 

(会员高阿申供稿)